沒模型哪來3D打印 3D掃描儀不完全盤點
隨著3D打印機越來越便宜,3D打印離我們的生活也越來越近。桌面產品不到萬元,價格不再變得難以承受。但是說起3D打印,很多人會有疑問,我打印什么東西?傳統打印機我可以打印文檔、照片、圖片,用3D打印機能打印什么?這就涉及到3D數字模型了。像AutoCAD、Maya之類的3D建模軟件不是一天兩天能熟練掌握的,3D打印的數據源從何而來呢?這就是3D掃描儀的作用,它把物體轉化成3D數字模型,剩下的活交給3D打印機來完成。我們先了解一些3D掃描的原理。
●從盲人摸象到察言觀色 接觸式與非接觸式3D掃描
3D掃描儀分類為接觸式(contact)與非接觸式(non-contact)兩種,后者又可分為主動掃描(active)與被動掃描(passive),這些分類下又細分出眾多不同的技術方法。
接觸式3D掃描
圖源baike.baidu.com
接觸式3D掃描讓筆者想起盲人摸象的故事。接觸式3D掃描儀通過實際觸碰物體表面的方式計算深度,如座標測量機(CMM,Coordinate Measuring Machine)即典型的接觸式3D掃描儀。此方法相當精確,常被用于工程制造產業,然而因其在掃描過程中必須接觸物體,待測物有遭到探針破壞損毀之可能,因此不適用于高價值對象如古文物、遺跡等的重建作業。此外,相較于其他方法接觸式掃描需要較長的時間,現今最快的座標測量機每秒能完成數百次測量,而光學技術如激光3D掃描儀運作頻率則高達每秒一萬至五百萬次。
非接觸主動式掃描
主動式掃描是指將額外的能量投射至物體,借由能量的反射來計算三維空間信息。常見的投射能量有一般的可見光、高能光束、超音波與 X 射線。
(責任編輯: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