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昌存院士:制度桎梏亟需松綁 人才紅利盡快落地
近日,在中國3D打印材料理事會發起成立之際,3D打印在線記者對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3D打印材料理事會榮譽主席葛昌存進行了獨家專訪。
記者:葛院士您好,歡迎您接受3D打印在線的獨家專訪。今天晚上中國3D打印材料理事會正式發起成立,將會對中國3D打印耗材發展有哪些推動作用?
葛昌存:中國3D打印材料理事會的發起成立將會對中國3D打印耗材產業的發展產生重大的影響。當前一些高端3D打印耗材尤其是金屬粉末耗材基本被國外一些廠家控制,價格高昂專利壟斷,對我國3D打印耗材發展形成了極大的阻礙,迫切需要國內耗材生產廠家及研發機構逆勢追擊迎頭趕上。中國3D打印材料理事會發起成立可以有效匯集優勢資源,形成強強聯手,加快耗材研發的力度,為中國3D打印整體發展起到至關重要的推動作用。
記者:剛才您談到一些重要的打印耗材被國外廠家壟斷,我在采訪銀禧科技董事長譚總時他談到有的國外金屬3D打印設備生產商在售后條款中規定,使用非指定打印耗材設備不予保修,這種捆綁式銷售模式對我國金屬打印耗材的發展產生了極大的制約。請問,如何讓中國3D打印金屬耗材突出重圍,打破這種被動局面?
葛昌存:你說的這種情況就當前來看是很嚴峻的現實,這主要原因是我國金屬3D打印行業起步晚底子薄,以前沒有給予足夠重視,現在被國外制造商壟斷也在所難免。我國金屬打印耗材產業發展取決于兩個方面:人才和資金。由于現在3D打印行業還沒有形成市場化,資金問題如果得不到有效解決做耗材研發幾乎寸步難行。去年我們團隊曾在某地投資制粉技術產業化,已經注冊立項,幾乎就要正式啟動,但當地政府答應扶持的資金卻遲遲沒有到位,加上一些風投公司的不正規不嚴謹,甚至打著投資的幌子騙取我們的技術。綜合多種因素,我們的項目就夭折了。人才問題同樣非常重要,現在國內從事3D打印耗材研發的很多是歸國人員,在我們國家還沒有形成一個系統的專業人才培訓機制。我聽說無限三維(青島)打印技術產業研究院已經率先啟動了3D打印專業人才培養計劃,這是一件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偉業,將會對我國3D打印產業發展起到非常大的推動作用。希望產業研究院不斷調整教學思路,用創新的教學理論與3D打印技術與時俱進,培養出越來越多優秀的3D專業人才充實到行業領域中;
記者:在您帶領團隊從事金屬材料研發的過程中,感覺國內科研環境和國外相比有哪些不足或需要改進的地方?
葛昌存:我從事金屬材料研發幾十年,也經常與國外的同行有交流探討,總體感覺當前國內科研環境已經比過去改進了很多,科研工作者也能體會到被認可的感覺。但是還有兩個方面需要加以解決改進:一是退休不能成為所有工作的分水嶺。我們做科研的在一些項目的探索往往需要耗費幾年甚至幾十年的時間。但按照現在規定,到了退休年齡就不能再負責項目指揮,只能當顧問,出來成果也不能以個人名義申請專利。在歐美就沒有這種硬規定,除非你不想干了,不然可以一直帶領團隊進行科研攻關;二是必須要凈化科研環境,肅正行業風氣。一些屬于千人計劃的國外專家自愿回國做貢獻,但由于觀念及處世方式的不同,就被有些心懷叵測的人排擠,進而攻擊他的科研成果,這是很惡劣的現象,影響非常敗壞。必須要剎住這種歪風邪氣,才能讓更多的科研工作者靜下心搞研究,趕超國外先進發展水平。
(責任編輯: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