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師用3D打印開發(fā)出兼容樂高積木的兒童義肢
對于哥倫比亞設計師Carlos Torres來說,如何妥善解決被截肢兒童的自尊創(chuàng)傷以及來自社會的孤立感比尋找可以買到的最先進的假肢更為重要。為此,他使用3D打印技術開發(fā)出了IKO創(chuàng)意假肢系統(tǒng),該系統(tǒng)旨在幫助那些缺失肢體的孩子進行創(chuàng)造性的表達,為此他使用了每個孩子都喜歡的樂高積木,使這些孩子們可以隨時根據自己的喜好更換各種各樣好玩的假肢,比如裝上帶激光的機器人手抓去射擊太空船等等。
據中國3D打印網了解,Torres的家鄉(xiāng)哥倫比亞,在過去半個世紀以來內戰(zhàn)肆虐,在哥倫比亞很多地方都被參戰(zhàn)方埋下了大量地雷,因此被截肢者是司空見慣的。盡管像哥倫比亞Ingetral康復中心(CIREC)這樣的公益組織在過去30年里一直在為兒童制作合適的假肢,但是Torres希望能夠在其中加入一點好玩的元素,來幫助這些孩子們盡快平服不幸的遭遇帶來的創(chuàng)傷。
為了完成IKO假肢系統(tǒng)的最終設計,Torres投入了大量時間精力進行深入研究,包括在哥倫比亞與矯形技術人員、臨床心理學家和職業(yè)治療師進行訪談。以了解社交環(huán)境對于患者的重要性以及它是如何對其自尊發(fā)展產生影響的,Torres后來又坐飛機來到了在丹麥的樂高未來實驗室(Lego Future Lab)。這里是世界著名玩具公司樂高下屬的玩具部門,在這里他與該公司的研發(fā)團隊進行接觸和交流,最終將自己的想法變成現實。
“我在樂高未來實驗室期間意識到,在很大程度上,你可以使用樂高積木打造出自己想要的任何東西!彼榻B說:“但是對我來說,這個系統(tǒng)最關鍵的一點在于,截肢的孩子們可以與家人、朋友一起用樂高積木為自己的假肢打造配件。這有助于幫助孩子們面對自己生活中的最大挑戰(zhàn)——社交。”
在3D打印技術的幫助下進行了多次產品迭代之后,Torres最終開發(fā)出了一款假肢功能原型,可以讓孩子及其家人充分發(fā)揮想象力打造自己的“手臂”。該假肢內置了電池、充電接口、處理器單元和一對可以追蹤用戶殘肢運動的肌電傳感器,另外這對傳感器還可以把肌電信號轉化成數字信號。獨立的肌肉組件能夠接收這些數字信號。尤其是其肌肉組件配置了電動機和樂高積木連接器,這樣用戶可以在其末端安裝不同類型的樂高積木
隨后,Torres帶著這個功能原型來到了波哥大,找到了一位8歲的哥倫比亞男孩Dario來試用。Dario因為患有先天畸形而導致右臂截肢。在使用Torres的假肢之后,Dario可以在其末端安裝一個能夠模擬發(fā)射激光的宇宙飛船樂高積木,或者是挖掘機鏟斗的樂高積木。實際上,只要樂高積木的功率函數與假肢肌肉模塊相互兼容,Dario就可以將其安裝在假肢末端。
Torres說,這項測試的結果超出預料的好,為此他正在嘗試將該原型進行產品化。不過Torres并沒有披露這個系統(tǒng)的成本以及預計售價,只是希望該產品能夠在2016年12月至2017年年中的某個時間上市。
(責任編輯: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