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M Solutions采訪:3D打印的產業化進程與機會
SLM Solutions是選擇性激光融化3D打印技術的領導者之一。針對如何應用增材制造技術在小批量生產方面,3D科學谷專門采訪了SLM Solutions的全球市場營銷副總裁Steffan Ritt先生。
問:粉末床激光熔化技術對傳統制造業有何影響?
Steffan Ritt先生:目前歐洲的制造商的思維方式已經適應了增材制造的思維方式。制造商設計的自由形式不再受傳統上認為是什么可以制造,什么是不可以制造這些思路的限制。這種新的思維自由度使得設計師創建帶底切的型腔、中空結構,以及運用拓撲優化和仿生學進行輕量化設計。
關于未來,3D打印不會取代傳統的制造方法,這一點需要非常清楚,因為似乎有一個共同的誤解,以為將來的生產方式都要轉成3D打印的方式。3D打印與傳統加工方式的關系更多的是互補而不是替代,傳統的加工方法和3D打印的制造方法將并存。3D打印將成為加工鏈的一環,一個完整的零件多大加工部分需要3D打印,這最終取決于工件的情況。
問:對于在傳統機床上加裝LENS技術的混合加工方式,SLM Solutions如何看待這一技術?
Steffan Ritt先生:SLM Solutions目前沒有計劃開發混合加工技術。主要的考慮是基于如果將所有的技術集成在一個機器內工作,如果發生故障的話會影響整個機器的運營。不管是增材制造發生問題,還是傳統加工發生問題,都會影響整個加工。
另外,對于大多數零件來說,如果通過混合加工方式的設備來加工往往意味著更長的加工時間。因此,對于大多數加工需求來說,我們認為,單獨的進程更安全、更有效。當然也有例外,例如帶復雜冷卻系統的塑料注塑模具加工方面,混合的加工方法具有優勢。
最后,混合制造模式下,金屬碎屑以及切削液容易在工作區與金屬粉末混合在一起,而通過封閉循環的粉體回收將影響機器的生產力。因此,混合制造技術用來制造單個零件是可以的,如果作為一種通用的解決方案運用到系列生產中,這項技術還是有需要解決的瓶頸。與此對應的是,SLM Solutions更愿意專注于粉末床選擇性激光熔化的核心技術,提高設備的生產效率,包括使用多個激光器在工作區域聯動加工。
問:粉末床激光熔化技術走向產業化的早期采用者有哪些行業?
Steffan Ritt先生:最早擁抱增材制造技術的是航空航天和醫療行業。有三個主要原因。首先,他們的生產批量很小;其次,個體復雜度很高,甚至可能是功能性的部件;最后,這些零件都有中空、輕量化的結構,通過傳統加工方式難以實現。特別是醫療植入物方面,實現不同位置的不同密度的仿生學結構只有通過增材制造技術才能實現。
在金屬的加工方面,我們討論應用和設計的復雜性。醫療行業實際上是一個增材制造走向工業化定制化大規模生產的例子,尤其是牙科應用領域,3D金屬打印已經取得了大規模定制化生產的應用成就。
下一步是汽車和模具制造領域, 這些行業中,將會出現小型的3D打印生產線。
對于未來,我預計國防工業將逐步加強3D打印技術的應用,包括用于如指紋掃描芯片識別目的集成技術,這將是3D打印另一個應用領域。
問:關于亞洲市場特別是中國,你如何看待這些市場中的技術潛力,中國的制造商與歐洲的制造商的主要區別在哪里?
Steffan Ritt先生:中國市場的3D打印技術參與者非常活躍,在過去的12個月里,我們觀察到5家中國新成立的公司,他們的目的就是生產金屬3D打印機。這是僅僅是我們所知道的情況,所以實際情況是應該有更多這樣的公司,這也間接證明了中國對金屬3D打印市場潛力的重視。
不過,我們仍然看到中國不少購買金屬打印機的目的是為了研究并開發自己的金屬打印機,然而,中國的發展肯定會很快,我們期待中國的市場涌現更多通過金屬3D打印開發應用的商業模式。
(責任編輯: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