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利諾伊香檳分校利用3D打印技術提升微型兩相熱交換器性能達50%
2025年3月14日,伊利諾伊香檳分校的研究人員采用3D打印技術設計的熱交換器,在相同功率下,性能比傳統設計高出30%至50%。

3D打印高性能熱交換器研發背景
熱交換器作為在流體之間傳遞熱量的關鍵設備,在眾多應用領域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從暖通空調系統、冰箱、汽車、船舶、飛機,到廢水處理設施、手機、數據中心乃至石油精煉作業,熱交換器無處不在。然而,盡管它的應用范圍廣泛,但熱交換器的設計卻長期停滯不前。

Bill King教授是伊利諾伊大學香檳分校的教授,同時也是機械科學與工程Ralph A . Andersen講座教授和項目負責人,他表示:“幾十年來,熱交換器的機械幾何結構幾乎沒有改變。我們目前使用的熱交換器與30年前的幾乎一模一樣。熱交換器創新之所以如此有限,主要是因為它們在本質上受到了傳統制造工藝的限制。”

精確設計這些設備的三維形狀可以優化三個關鍵因素之間的平衡:傳熱速率、實現傳熱所需的功量以及熱交換器的尺寸。然而,傳統的制造方法限制了許多理想的形狀在實際應用中的可行性。
King說:“如果能夠制作任意形狀,那么我們可能就不會停留在現有熱交換器技術所代表的形狀上。借助增材制造我們可以制作出許多形狀,幾乎是我們當今制造技術無法實現的無數形狀。因此,我們可以制作出允許復雜3D幾何形狀的熱交換器。我們可以將促進流體輕松流動的大通道與促進高傳熱的小通道連接起來。因此,我們可以制作具有三維形狀的熱交換器,允許流體以非傳統方式混合和引導。”

在美國海軍熱交換器項目中提升效率
在與美國海軍合作的項目中,研究團隊成功地設計、生產并測試了3D打印的兩相熱交換器。這種熱交換器的工作原理是:制冷劑以蒸汽形式進入,隨后冷卻并凝結成液體,同時將熱量傳遞給流經熱交換器的冷卻水。該設備的復雜3D幾何形狀顯著提升了傳熱性能,這些形狀是傳統制造技術無法實現的。在相同的功率條件下,他們的熱交換器性能比傳統設計高出30%至50%。

機械科學與工程的創始教授、項目聯合負責人Nenad Miljkovic表示:“制造更高效的兩相熱交換器對于未來的節能系統至關重要。通過增材制造,我們提升了熱交換器的體積和重量功率密度,從而降低了質量并增加了緊湊性。這不僅帶來了更高的性能水平,還使得高功率設備能夠集成到汽車、船舶和飛機等移動應用中,這在傳統上是通過最先進的熱交換器技術無法實現的。”
作為研究的一部分,這個團隊還開發了建模和仿真工具,使他們能夠虛擬測試數以萬計的可能配置。這些配置包括不同的尺寸、形狀以及流體在熱交換器內的流動方式。這些工具使他們在增材制造帶來的廣闊設計空間內進行探索和優化。
(責任編輯: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