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打印胎兒模型:2016年最火的育兒趨勢
2015年底,我們的胎兒3D打印的樣品出來,到2016年6月份談天使輪投資,9月份資金到位。我們一直保持著快節奏的運轉:提高“胎兒3D模型預估系統”的批量處理能力,建立3D打印的生產線,以及加工流程的自動化等方面也都在精益求精。
天使印記創始人楊登峰如此介紹他的胎兒3D打印項目 。天使印記在引入喜喜母嬰戰略合作以來,整個項目就進入了快車道。在融資困難的2016年,他們是憑借什么脫引而出的呢?
匹茲堡郵報:胎兒3D打印項目為什么是個好生意?
楊登峰:十月懷胎是一個非常神圣的階段,非常值得留戀。但目前市場上嬰幼兒最早期的產品只有手掌印、腳掌印以及胎毛筆之類。而且這些都是針對胎兒出生以后的。針對懷孕中這塊,市場上沒有任何產品,是一個巨大的空白。
匹茲堡郵報:產品實現的過程中,遇到的最大的問題是什么?
楊登峰:開始我們想找合作伙伴來幫我們加工產品。但是傳統行業的友商大多對細節不是特別敏感,不是他們不用心,而是他們之前的經歷對細節要求不是特別高。為此我們花了很多精力去溝通協調。后來籌集到了資金,最終我們決定我們自己來建立自己的3D打印的生產流水線。
在試運營過程中,對3D打印精度苛刻的要求,甚至碰到了國內整個行業在3D打印精度上限。當3D打印機供應商告訴我們之前從來沒有客戶對精度要求這么高的時候,我們沒有停下腳步,訂了只有Intel等少數客戶才會去定制的超高精度的3D打印機。從而保證我們的產品質量。因為我堅信:沒有人能夠容忍自己寶貝有一絲一毫的瑕疵。
匹茲堡郵報:你們的產品技術很前沿,基礎也非常扎實,這跟你在長期在美國生活的經歷有關嗎?
楊登峰:早在2004年的時候,我在一家叫Fix8的公司從事人類表情分析和重組技術的研究。當時實現了在Nokia N95的手機上,把人臉的骨骼抽象成38個點,從而對人臉的表情進行解析。從而識別出人的喜怒哀樂。在這個過程中,積累了非常前沿的技術。
2006年的時候,我在加州的一個Nova的公司從事Mac OSX系統上Application的開發,他們有十年的Mac OSX Carbon技術的積累。當時恰逢蘋果在往Cocoa上轉,我過去就是把一些老的項目從Carbon porting到Cocoa。整個過程中,我學習到了很多,一下子就掌握了Mac OSX的編程。等到第一代iPhone上市了以后,我再去看iOS App的編程就特別簡單。除了自己學習之外,2009年我還在上海交大等高校講授App編程的課程。
2014年底,我們的一位聯合創始人覃濤在國內某數字醫療中心當副主任,他首先有了做胎兒3D打印產品的想法。但是在3D模型預估方面遇到了困難。我當時在芝加哥生活,住得離西北大學醫學院非常近。正好認識了好幾位在西北大學醫學院的朋友。而后我就整天泡在醫學院的這些朋友中間,終于問題得以解決。
所以整個項目是很曲折,而且比較戲劇性的。但是有一個不變的就是我們是一家技術驅動型的公司。
匹茲堡郵報:聽說你們要發一萬個1600元的紅包,1600萬是很大的金額,是什么促使你做了這樣的決定?
楊登峰:在傳播方面,我非常榮幸很早就認識了藍鯨傳媒的徐安安。能夠與他合作共事兩年,我非常榮幸。他是傳播方面的專家,我看到他是怎樣把藍鯨傳媒從零一直做到十億估值的。其中最核心的就是他抓住了自媒體崛起這個商機。
現在媒體行業的變化特別大,很多中央級、省部級、市縣級紙媒的都衰敗了。自媒體崛起了。我覺得這就是去中心化的趨勢在媒體行業中的體現。
我認為去中心化的趨勢也將會沖擊零售行業。具體的表現就是傳統總代,省代,市代的衰落,以及微商的崛起。微商將會是未來!所以我想通過1600萬的新春紅包,打通我們的微商渠道。通過市場的選擇,篩選出我們這個細分領域的意見領袖,邀請他們成為我們的代理商,大家共同發展。
總結:
整個采訪過程中,記者印象最深的,就是楊登峰在技術,傳播,資本等各個方面都有著長時間的積累,以及深刻理解。1600萬的促銷只是他們的第一步,接下來,他表示未來將為我們帶來更多的驚喜。
(點擊閱讀原文就可看到天使印記1600萬推廣活動的細則)
http://api.baby3d.cn/daiyan.html
(責任編輯: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