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打印假肢如何能更好的發展?
3D打印技術的發展使很多行業大受裨益,該技術以其速度快、精度高、成本低等優勢快速潛入各行各業,而在推動傳統工業領域快速發展的同時,3D打印在醫療領域應用也已經逐漸普及,特別是3D打印義肢已經成為最生動的案例。
采用3D打印技術制作義肢相比傳統工藝有著極大的優勢。首先,傳統義肢在制作工藝上對義肢制作師有嚴格的專業技能要求,而且制造義肢需要根據不同個體的骨骼特征制作模型、澆鑄、倒模、填充、調整等等,復雜繁瑣,耗時耗力而且造價不菲。而3D打印義肢只需要用3D打印機,一兩天就可以生產出來,根據所用材料和設計的復雜程度,生產成本在數百元到數千元不等,僅為傳統義肢造價的十分之一甚至幾十分之一。對患者而言,成本低廉、快速制作、個性化定制的3D打印義肢,符合他們大多數人的消費水平,也能滿足不同患者的不同需求。
但是,同時我們也可以看到,3D打印義肢的商業化困難重重。國內目前3D打印市場處于起步階段,雖然市場潛力巨大,但與其他的3D打印相比,3D打印義肢對于技術團隊的醫學等方面知識有更高的要求。同時,相關的技術專利保護,也是3D義肢技術可以商業化推廣的前提。此外,采用傳統制作技術制作義肢,進行市場推廣,需要在當地的食品藥品監督管理部門進行備案,獲得醫療器械注冊證,得到從事醫療器械的研制、生產、經營、使用的許可,才能具備準入的牌照和資質。3D打印義肢屬于第二類醫療器械自然也不例外,但是它采用新興技術,而相關的準入政策和法規都沒有建立起來,因此,政策或法規仍需在3D打印義肢進入市場方面有不同于傳統義肢的細化標準。
所以從目前的情況來說,3D打印義肢商業化的道路還有很長的道路要走,當下更多的是單獨的打印案例。那么我們是否可以換個角度,首先寄希望于慈善組織和個人呢?
說到類似的公益組織,首選必然是E-Nable。該組織是由一群遍布全球的志愿者組成的,專門為殘疾人提供3D打印義肢。在2014年,E-Nable為700多人裝上了3D打印義肢,該組織本身也從200個會員一路增長到超過3200多名會員,從只有一種3D打印假手的設計增長到十幾種獨特的假手設計,已經有十幾所學校將3D打印的假手設計引入他們的教室。除此之外,E-Nable還在2014年發布了自己的“Hand-o-matic”軟件,使用這款軟件,任何擁有3D打印機的普通人,只需將具體尺寸數據輸進去,都可以3D打印出他們所需要的假手 。
看到國外的公益組織在3D打印義肢方面取得這樣的成就,在我國這樣相關政策法規都不甚健全的背景下,我們或許可以更多的發展慈善組織,充分發動創客志愿者,來推動3D打印義肢的發展,從而進一步促進3D打印義肢的商業化、相關法律法規的制定,幫助更多的殘障人士融入社會和享受生活。
(責任編輯: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