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研究人員成功推出環保的3D打印火箭appl-9c
2016年1月31日上午10時,使用3D打印制造外殼的APPL-9 C雙節小火箭在臺灣新竹海岸順利發射升空,火箭順利完成分節推進,飛上1000公尺高空,最后三具降落傘成功依序打開落在地面上,奠定扎實的研發基礎,讓負責研制的國立交通大學前瞻火箭研究中心大為振奮,也讓8年的辛苦得到最棒的反饋。
前瞻火箭研究中心成員魏世昕表示,從零到成功發射的整個發展歷程已經超過8年了,第一次發射APPL-0小火箭就是拿不銹鋼曬衣架當作發射架,而這次的APPL-9 C火箭制作時間約1個月,去年4月也有發射同類型小火箭,累積目前為止,團隊已經在新竹、屏東等地發射超過20支不同大小的火箭;另外,APPL-9 有3個系列都是兩級火箭,從去年1月發射第一支,4月發射第2支,一直到今年1月才終于測試火箭從第一節脫離且第二節點火推進成功,而制作這只小火箭最重要的目的是為了測試大火箭的系統!
上圖為交大2008年6月發射的第一支火箭。
前瞻火箭研究中心是由一群教授和研究生共同組成,這次的APPL-9C兩級小火箭總長度2.7公尺、火箭體直徑15公分,重量27公斤,發射主要目的是為了測試年中將進行飛試的HTTP-3大型混合式雙節火箭的多項次系統。
APPL-9C兩級小火箭第一節采用的是環保無污染的固態類糖燃料推進器(sugar rocket motor),第二節是PE-N2O混合式推進器(hybrid rocket motor),外殼主要使用環保塑膠PLA 3D打印技術與玻璃纖維制成的外殼為主;回收系統以三個降落傘依序打開減少火箭落地速度。
由于飛行高度不超過1公里,再加上天氣晴朗,整個實驗過程肉眼都可以清楚看到,而飛行過程中,所有飛行計算機資料也都順利且完全無誤地傳到地面接收站。這次的成功也將確定HTTP-3火箭的主體架構,可轉換到HTTP-3大型混合式兩級火箭,目標將是飛到100公里高度進行太空科學實驗。
魏世昕說,團隊也還有個目標,就是要將APPL系列火箭“模塊化”,除了可供教學與火箭發射活動使用,也可以做為大火箭系統的測試平臺;另外,為了解決經費問題,團隊也在網絡上募集資金,希望籌到1600萬新臺幣,不過目前還有一段差距,希望能有經費支持,讓火箭能順利繼續制作。
(責任編輯: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