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人員利用3D打印為小動物制作假陰莖,而且確實有效
2025年3月11日,一個由中國、美國和日本科學家組成的跨學科團隊展示了3D打印技術在修復受損陰莖組織方面的潛力。研究人員表示,這項新技術有望帶來功能更佳的陰莖替代品,以及其它富含血管的器官。

陰莖是一種結構復雜的器官,它的功能依賴于一個復雜的血管和組織網絡。科學家們在實驗室中復制這種血管豐富器官的結構一直面臨著難題。然而,最新的研究進展顯示,研究人員已經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首先,研究團隊成功構建了龜頭模型(即陰莖的頂端部分),以及陰莖海綿體模型,后者是沿陰莖軸線分布的海綿狀組織柱,環繞尿道。這些組織負責在勃起過程中充血。研究中,模型甚至復制了自然陰莖中的尿道結構。

其次,研究團隊運用3D打印技術制造了模仿陰莖海綿體結構的凝膠支架。這種支架被設計成能夠承受性交過程中陰莖增大帶來的壓力。隨后,這些支架被移植到陰莖海綿體部分受損的兔子和豬體內。研究人員還在部分植入物中嵌入了來自這些動物的內皮細胞(血管內壁細胞),目的是提高植入物的整合效果和功能。

3D打印陰莖實驗結果
植入物似乎在數周內顯著改善了動物的勃起功能,尤其是當植入物中植入了內皮細胞時。換句話說,植入融合性植入物的動物顯示出組織再生能力的改善,勃起功能基本恢復正常,甚至能夠以100%的效率進行繁殖。
研究人員指出:“內皮細胞群的生育能力表明勃起功能和射精能力的恢復,暗示著海綿體組織在治療后得到了修復。”

目前,這些結果僅作為概念驗證。研究團隊強調,仍需進一步研究以開發能夠再生和修復人類嚴重受損陰莖的植入物。然而,他們認為,他們的模型將有助于更容易地研究勃起功能障礙,并相信這項工作將推動陰莖以及類似器官的替代品。研究團隊總結道:“我們的研究結果支持進一步開發3D打印的富含血管的功能性器官,以供移植使用。”
總的來說,這項研究的核心成果在于,它不僅證明了3D打印技術在創建復雜器官模型方面的巨大潛力,而且驗證了植入物在體內整合的可行性。這些突破性的發現為將來的臨床應用鋪平了道路,特別是在治療陰莖組織損傷和相關疾病領域。此外,這項研究為其它復雜器官的3D打印提供了寶貴的參考。
(責任編輯: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