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3D打印創業的例子--都是“血”和“淚”(2)
有遠見:呼吁3D行業運行規范 希望盡快制定行業標準
當人們還在對3D行業十分好奇的時候,張細明卻看到了3D行業存在的潛在危機:這個行業的發展有未強先亂的苗頭,因為目前已經出現了“山寨”的情況。“山寨的打印效果不好,但是他們走低端路線,價格比較便宜。”張細明說,這樣一來會讓許多消費者對3D打印失去興趣;同時低端的價格沖擊,還會讓正規的3D打印企業無法生存。
“行業的規范運營特別重要,這關系到一個行業是否能長足發展的問題。”張細明呼吁相關部門盡快出臺3D打印的行業標準,同時他也希望政府部門能夠出臺一系列扶持3D打印行業的政策,如建設3D打印創業園,幫助這個剛剛起步的行業走上正軌。
二、重慶首家3D打印館
價格高訂單少 百萬投資難回籠
作為重慶首家3D打印館,該館現在已擴大店面,搬遷到北環附近。昨天,在新館里,記者看到櫥窗中展示的一對老年夫婦3D全彩合影。“這是七八月份到我們館里拍照的一對夫婦,都快80歲了,說看到3D打印人像很逼真,做一個留紀念。”該打印館經理朱小龍表示,公司開業的前兩個月,由于缺乏宣傳意識,沒有主動打開市場,消費者對這個新興事物并不了解,最初客戶量不大。
“加上3D打印人像成本很高,產品價位就高,很多市民接受不了。”打印一個十幾厘米高的3D全彩人像,最初定價在1000元以上,市民即使感興趣,也被嚇跑了。開業四個多月以來,前來咨詢、看稀奇的人多,真正下單的人少。
另一方面,朱小龍算了一筆賬,前期籌備公司時,購買3D打印機等設備、布置店面總共花了近百萬元,加上每月支付3萬多元的員工工資,3000多元的房租費(以前在觀音橋是5000多元),以及水電費等,支出很大。然而訂單少,資金回籠慢,目前還處于虧損狀態。
現在只做人像 幾百元制水晶雕
“最開始的市場定位不明確,既做工業零部件,也做人像,現在我們只做人像。”朱小龍介紹,經過市場調查以及向成功企業取經,他們選擇了3D人像這塊蛋糕,開拓了新郎新娘婚紗3D照,公司贈送員工的個性禮品,戀人互贈的禮物等產品。
確定了目標定位后,公司針對3D人像開發新項目,除了最初的3D全彩人像外,又開發了3D水晶內雕,在水晶中利用激光等制作3D立體人像,“前期也是用3D掃描儀掃描人體外形,采集衣服、形態、顏色等各種信息,后期用電腦制成3D模型,再利用激光技術將該模型打印到水晶中。”
(責任編輯: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