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金廢料再利用,轉化為3D打印低成本鈦線
澳大利亞國家科學機構CSIRO開發了一種新工藝,將廉價的合金廢料轉化為用于 3D 打印的高價值鈦線。
據報道,CSIRO 團隊是澳大利亞第一個以這種方式生產鈦線的公司,其產品可用于制造航空航天部件等 3D 打印部件。通過重新利用鈦合金顆粒,如加工切屑,由此產生的 3D 可打印線比通過傳統工藝制造的鈦線便宜得多。
該線材經過微調,可用于電子束制造和電弧增材制造 (WAAM) 等大幅面 3D 打印工藝,并將有助于提高澳大利亞在 3D 打印線材生產方面的國家能力。據 CSIRO 稱,對 2.5 毫米至 3 毫米品種作為線材增材制造的原料存在著有利可圖的需求。此外,由回收資源制成的更便宜的電線也可用于生產用于 3D 打印的金屬粉末。
該組織的專利線材擠壓工藝使用計算模型進行了優化,能夠以中試規模生產 50 公斤的鈦線。該團隊正在尋求在未來幾個月內將這一數量擴大到 100-300 公斤之間,這將為澳大利亞 3D 打印公司減少從海上采購的鈦線數量鋪平道路。
這項技術有可能使澳大利亞成為用于增材制造的航空級鈦合金線材的有競爭力的供應商,并將極大地影響我們的全球競爭力。更好的是,最終產品將與目前海外可用的產品相媲美,但便宜得多,因為它使用的是廢品。
線材由低成本合金廢料制成,例如加工碎屑顆粒,可用于制造航空航天、生物醫學、國防、船舶、汽車、建筑和消費品行業的大型復雜零件。CSIRO 的研究得到了科學和工業捐贈基金的支持。
CSIRO 研究人員正在使用他們的專利工藝將鈦線的生產規模擴大到預商業量,并在銅上進行測試。在這個概念循環經濟,即尋求最大限度地利用資源,以避免浪費一個概念-被三維打印領域內循環和再利用廢棄物為原料的形式越來越多地應用。僅在今年,麥吉爾大學和瑞爾森大學的工程師就將破壞環境的風力渦輪機廢料變成了一種強大的新型 PLA 3D 打印材料,化學品生產商和汽車制造商以高達 100% 的效率回收了 3D 打印廢料,Polymaker和科思創推出了一種由回收水瓶制成的新型 PC-R 燈絲。
在其他地方,斯威本科技大學和河北工業大學的科學家們已經將建筑垃圾轉化為一種可持續的新型 3D 打印材料,汽車制造商福特和 3D 打印機 OEM惠普正在合作將 3D 打印廢物回收到最終用途的汽車零件中。
(責任編輯: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