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制造2025”:實現由大變強的戰略之舉
根據世界銀行統計,我國已超過美國成為全球第一制造業大國。但是,必須清醒看到,我國是第一制造業大國,還不是第一制造業強國。從制造業強國這個角度看,我國還有很大差距。在許多領域,我們掙的依然是吃老本的資源錢、技術含量低的“血汗錢”。因此,在自豪和驕傲的同時,也應當感受到巨大的壓力和挑戰。馬克思說,問題與解決問題的手段同時產生。“中國制造2025”,就是創造性地解決問題、實現由制造業大國向制造業強國邁進的戰略之舉。
實施“中國制造2025”的重大意義
“中國制造2025”是適應國際競爭的迫切需要。從世界范圍內看,制造業是工業化進程中的核心要素,工業化推進到哪里,哪里的經濟就會蒸蒸日上。然而,20世紀中葉和20世紀70年代的兩次重要產業轉移,以美國為代表的發達國家基于發展新產業、培育核心競爭力和充分發揮比較優勢需要,將勞動密集、資本密集的產業轉移了出去,制造業對國民經濟的貢獻下降,一度引起經濟學界一些學者的恐慌,提出了產業空心論。2008年的金融危機讓美國人意識到,現代服務業不能夠獨自支撐起一個大國的經濟。2011年,美國政府正式啟動了“先進制造伙伴計劃”,提出“在哪里發明、在哪里制造”的口號。自此,老牌制造業強國都開始重新審視新工業革命,先后從國家戰略高度提出引領和規劃民族制造業創新與未來發展的綱要,如德國工業4.0、美國“先進制造業國家戰略計劃”、日本“科技工業聯盟”、英國“工業2050戰略”等。“中國制造2025”,是適應這種新的發展形勢的需要,是在國際制造業舞臺爭取話語權的需要。
“中國制造2025”是適應技術爆炸式創新的迫切需要。基于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等技術的不斷創新,“互聯網+”的進程不斷加快,深刻改變了制造業的產業組織方式、產業演變次序、企業發展模式、市場競爭焦點等,讓制造業發生了顛覆式的變革,由產品的提供者變成了綜合解決方案的提供者。大數據、云計算、互聯網等推動著生產制造的智能化發展。這種智能化是一種多向“交流”,工人、機器、產品、原料、物流、用戶等與生產、供應和使用有關的各個環節之間,始終保持著暢通的信息互換,使生產和服務實現最優化組合。“中國制造2025”,適應了這種技術發展趨勢。
“中國制造2025”是加快我國轉型升級的迫切需要。我國制造業面臨著粗放型增長、競爭力不強的困境,根本原因在于創新資源、創新動力、創新價值實現和創新激勵不足。“中國制造2025”就是要在國家戰略高度,制定未來制造業發展的時間表,通過自上而下、有力有序的戰略部署,最大限度調動全社會力量齊心合力共同促進我國制造業轉型升級。因此說,“中國制造2025”,是實現從“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轉變的戰略之舉。
實施“中國制造2025”需著重把握的關鍵點
一是創新驅動。創新能力是制造業強大的根本。相關統計顯示,我國的創新能力指數在世界上僅處在25名~30名左右。2013年我國的研發投入占GDP比重達到2.0%,但與多數發達國家仍有較大差距。創新是制造業強大的根本,創新驅動就是以制造業各環節、各領域的創新,提升高端的話語權和對產業的掌控能力。
二是協調聯動。制造業的智能化發展過程是跨行、跨界協同創新的過程,需要不同行業、不同部門單位的協作才能實現。就特定制造業產業鏈而言,整條產業鏈的創新與競爭力的提升需要協調聯動才能實現。包括從短鏈上突破,在產業鏈薄弱環節攻關;從配合上完善,提高產業鏈中關鍵產業發展水平;從合作中升華,協同科技攻關、科技資源共享、網絡平臺等科技設施共建等。
三是構建產業生態圈。制造業擁有最為復雜的產業生態,一件產品往往由多則上萬的零部件構成,其發展需要來自其他產業的原料、零部件、生產設備、研發和監測儀器以及相關配套技術的支持。通過建設產業生態圈可以不斷增進優勢,提升整體競爭力。
四是創新型人才。制造業的競爭本質是人才的競爭,人才決定各國制造業創新能力與發展潛力。制造業的復雜性決定了打造強大競爭力需要多層次、高素質的勞動力,包括從事高水平基礎理論研究的科學家,從事產品開發和原型設計的研發設計人才,將產品原型或實驗室成果進行工程化放大的工程技術人才,在工廠第一線的生產、管理等應用技能型人才和熟練技工,以及營銷、售后服務型人才等。
五是服務化。制造業經過長期的分工與協作形成了鏈條式發展的產業體系,在整個價值鏈中咨詢、創意、研發、設計、銷售、物流、售后服務等服務活動的價值含量日益增高。越是高附加值、高技術含量的產品,產品中內含的服務價值就越高。實現由“中國制造”到“中國創造”的華麗轉身,不僅僅在于制造業本身,還在于服務于制造業的所有服務產業的發展,特別是創意、開發、設計、管理、融資、物流、銷售、售后服務、信息反饋等一系列產業的創新發展和相互支持。
六是綠色化。走綠色制造的發展道路,是世界制造業發展的趨勢,也是基于我國國情的必然選擇。當前,發達國家從維護國家生態安全和經濟利益的雙重目標出發,構筑起綠色壁壘及相關技術壁壘,以防止不符合環保標準的產品進入,這對我國制造業管理和工藝技術水平提出了新的挑戰,推進制造業綠色化勢在必行。
(責任編輯:admin)